認識中藥
由來:
又名礞石滾痰丸
出處:
《
泰定養生主論
》
君藥
礞石(3克)、
臣藥
大黃(24克)
佐藥
黃芩(24克)、沉香(2克)
主屬:
祛痰劑
分類:
清熱化痰
組成中藥:
大黃(24克)、黃芩(24克)、礞石(3克)、沉香(2克)
功用:
瀉火逐痰。
主治:
實熱老痰證。癲狂昏迷,或驚悸怔忡,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悶,或眩暈耳鳴,或繞項結核,或口眼蠕動,或不寐,或夢寐奇怪之狀,或骨節猝痛難以名狀,或噎息煩悶,大便秘結,舌苔黃厚膩,脈滑數有力。
做法:
上為細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虛實加減服,清茶、溫水送下,臨臥食後服(現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6~9g,日1~2次,溫開水送下)。
方歌:
滾痰丸用青礞石,大黃黃芩沉水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頑痰怪症力能匡。
證治機理:
本方所治諸多“怪症”皆由實熱老痰久積不去所致。若痰熱上蒙清竅,則發為癲狂、昏迷;擾亂心神,則為驚悸怔忡、夢寐怪狀;內壅於肺,則咳喘痰稠,甚則噎塞煩悶;阻塞氣機,則胸脘痞悶;痰火上擾清空,則發為眩暈、耳鳴;痰熱留於經絡關節,則口眼蠕動、繞項結核,或骨節猝痛;痰火膠結,腑氣不通,故大便秘結;苔黃厚膩、脈滑數有力,均為實火頑痰之征。治宜瀉火逐痰。
方解:
方中礞石味甘咸而性平質重,鹹能軟堅,質重沉墜,下氣墜痰以攻逐陳積伏匿之頑痰,並平肝鎮驚而治痰火上攻之驚癇,且制以火硝,《本草問答》謂:“礞石,必用火硝煆過,性始能發,乃能墜痰,不煆則石質不化,藥性不發。又毒不散,故必煆用。”煆後攻逐下行之力尤強,為治頑痰之要藥,故以之為君。臣以大黃苦寒降泄,蕩滌實熱,開痰火下行之路。大黃與礞石相伍,攻下與重墜並用,攻堅滌痰瀉熱之力尤勝。黃芩苦寒,清肺及上焦之實熱;沉香行氣開鬱,降逆平喘,令氣順痰消,共為佐藥。四藥相合,重墜速降,下、清、消三法並施,藥簡而效宏,確為瀉火逐痰之峻劑。
運用:
本方為治療實熱老痰證之常用方。以癲狂驚悸,大便乾燥,苔黃厚膩,脈滑數有力為辨證要點。因本方藥力峻猛,體虛之人及孕婦均不可輕用,以免損傷正氣。可根據病情之輕重、病勢之緩急,以及藥後反應而增減藥量:急重病,每服9~12g;慢性病,每服6~9g,均臨臥服。服藥後多見腹瀉,此乃頑痰濁垢自腸道而下之象。
本平台所提供的中醫藥理內容來源於公開發表的古籍、書籍、期刊及其他學術資源,包括但不限於《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五十二病方》、《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著作,以及《中藥學》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等。對於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我們已盡最大努力進行審核,但仍可能存在疏漏或錯誤之處,歡迎讀者指正。
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學習、參考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診斷、治療方案或是廣告宣傳。本平台不對內容錯誤、遺漏或因信賴、使用此類信息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
我們尊重知識產權。如發現平台所使用的任何內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提供充分證據。經核實後,我們將立即移除侵權內容。
轉載、引用本平台之內容須註明出處並附上原文鏈接,嚴禁擅自複製、修改、编釋、發行、傳播,或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對於未經授權使用本平台內容而引起的糾紛和法律責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擔。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見解,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對文章中的任何錯誤、遺漏或因此導致的任何損失,本平台不承擔任何責任。
中醫體質因人而異,讀者如需就自身症狀獲取進一步的醫療意見,請諮詢有資質的註冊中醫師,切勿自行診斷和治療疾病。本平台不對讀者因此造成的健康問題和經濟損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