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藥
出處:
《
傷寒論
》
主屬:
安神劑
分類:
重鎮安神
組成中藥:
桂枝(15克)、甘草(30克)、牡蠣(30克)、龍骨(30克)
功用:
潛鎮安神,溫通心陽。
主治:
心陽虛損,神志不安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煩躁不安,面色㿠白,舌質淡胖嫩,苔白滑,脈弱;或見胸悶氣短,畏寒肢冷,自汗乏力,面唇青紫,舌質紫暗,脈結或代等。
做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方歌:
桂甘龍骨牡蠣湯,溫補鎮攝潛心陽,心陽不足煩躁證,服之神安躁悸康。
證治機理:
本證乃太陽病誤火劫津複下,重傷心陽所致。心陽虛損,溫運無力,心動失常,輕則心悸,重則怔忡;心神失養則失眠多夢,煩躁不安;若心陽虛損致胸陽不振,可伴有胸悶氣短;虛寒內生,溫煦失職,可見畏寒肢冷;陽虛衛外不固,故見自汗乏力;溫運乏力,面部血脈失充,寒凝而血行不暢,故見面色㿠白或面唇青紫,舌質紫暗,脈弱或結或代;陽虛水濕不化,故舌淡胖嫩,苔白滑。故治宜潛鎮溫通心陽以安神。
方解:
方中龍骨、牡蠣固澀潛陽,收斂浮越之心陽,安神止煩,為君藥。《名醫別錄》記載龍骨可“療夜臥自驚,……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藏”,《海藥本草》論述牡蠣“能補養安神,治孩子驚癇”。桂枝辛溫,甘草甘溫,二者法取桂枝甘草湯之意,辛甘養陽,以溫複心陽,共為臣佐。甘草調藥和中,兼用為使。四者相合,潛攝浮陽以鎮心神,辛甘合法以溫心陽,遂使神志得安。
運用:
本方為治太陽病誤火劫津複下、重傷心陽所致心陽虛損證之代表方。以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煩躁不安,苔白滑,脈弱為辨證要點。
本平台所提供的中醫藥理內容來源於公開發表的古籍、書籍、期刊及其他學術資源,包括但不限於《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五十二病方》、《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著作,以及《中藥學》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規劃教材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等。對於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我們已盡最大努力進行審核,但仍可能存在疏漏或錯誤之處,歡迎讀者指正。
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學習、參考及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診斷、治療方案或是廣告宣傳。本平台不對內容錯誤、遺漏或因信賴、使用此類信息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
我們尊重知識產權。如發現平台所使用的任何內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提供充分證據。經核實後,我們將立即移除侵權內容。
轉載、引用本平台之內容須註明出處並附上原文鏈接,嚴禁擅自複製、修改、编釋、發行、傳播,或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對於未經授權使用本平台內容而引起的糾紛和法律責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擔。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見解,不代表本平台立場。對文章中的任何錯誤、遺漏或因此導致的任何損失,本平台不承擔任何責任。
中醫體質因人而異,讀者如需就自身症狀獲取進一步的醫療意見,請諮詢有資質的註冊中醫師,切勿自行診斷和治療疾病。本平台不對讀者因此造成的健康問題和經濟損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