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 - 經絡循行與穴位分布
手陽明大腸經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沿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出第一、二掌骨間(合谷),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陽溪),沿前臂橈側(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進入肘外側(曲池、肘髎),經上臂外側前邊(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邊(肩髃、巨骨,會秉風),向上交會頸部(會大椎),下入缺盆(鎖骨上窩),絡於肺,通過橫膈,屬於大腸。手陽明大腸經的血氣於卯時流注於大腸,這一時刻的大腸功能最為活躍,有助於身體進行深層次的自我修復與調節。
穴位分布與主要功能
手陽明大腸經分佈於人體食指、上肢外側前緣、肩、頸、頰、鼻側,左右循行各20個穴位。首穴為商陽,末穴為迎香。其中有6個穴位在肩、頸和面部,其餘14個穴位則分佈在手部及上肢背面的橈側。
主掌臟腑:大腸。
經絡循行方向:從手走頭。
穴位數量:共20個,包括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曆、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主治病症:面、咽喉病症,熱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穴位歌訣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與溫溜,下廉上廉三里長,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髎,終以迎香二十止。
原文: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黃帝內經.靈樞經》
手陽明大腸經 - 經絡循行與穴位分布
手陽明大腸經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沿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出第一、二掌骨間(合谷),進入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陽溪),沿前臂橈側(偏歷、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進入肘外側(曲池、肘髎),經上臂外側前邊(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邊(肩髃、巨骨,會秉風),向上交會頸部(會大椎),下入缺盆(鎖骨上窩),絡於肺,通過橫膈,屬於大腸。手陽明大腸經的血氣於卯時流注於大腸,這一時刻的大腸功能最為活躍,有助於身體進行深層次的自我修復與調節。
穴位分布與主要功能
手陽明大腸經分佈於人體食指、上肢外側前緣、肩、頸、頰、鼻側,左右循行各20個穴位。首穴為商陽,末穴為迎香。其中有6個穴位在肩、頸和面部,其餘14個穴位則分佈在手部及上肢背面的橈側。
主掌臟腑:大腸。
經絡循行方向:從手走頭。
穴位數量:共20個,包括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溪、偏曆、溫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主治病症:面、咽喉病症,熱病、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穴位歌訣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陽溪偏歷與溫溜,下廉上廉三里長,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天鼎扶突接禾髎,終以迎香二十止。
原文: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黃帝內經.靈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