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直說

秋意襲來!快速擊退咳嗽症狀!

香港註冊中醫師

鍾志杰

撰文日期:

2025年9月12日

最後更新日期:

2025年9月12日

瀏覽數: 0

香港

內科

秋意襲來!快速擊退咳嗽症狀!
秋意襲來!快速擊退咳嗽症狀!
秋意襲來!快速擊退咳嗽症狀!

在中醫診斷體系中,舌診歷來被視為「內觀之窗」,透過舌頭,可以洞察人體氣血運行、臟腑盛衰與陰陽平衡狀態。對於現代人常見的亞健康與慢性疲勞,舌象往往能提前給出身體失衡的信號。

在中醫五行學說中,秋天屬金,與肺氣相通,秋季特別容易發生肺系疾病,如咳嗽、氣管敏感等呼吸道疾患。最近秋意襲來,我們該如何避免生病呢?若不幸染病,又該如何快速擊退症狀呢?

未病先防:預防勝於治療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最好在疾病發生之前預先調理,增強體質避免生病,而不是等到生病才展開治療。

初秋調理重點(新曆八月)

新曆八月初秋天氣依然炎熱,加上夏季連場暴雨過後仍有少許潮濕未退,飲食上要避免過早滋潤。此時並未適合服用沙參、麥冬、玉竹等潤肺藥物,服用會加重濕熱,生病時便會容易痰多及腹瀉。

飲食建議
  • 避免辛辣煎炸,例如麻辣火鍋及燒烤,減少對咽喉的刺激

  • 初秋適合清淡飲食,可多食用水份較多的瓜類減輕胃腸負擔

  • 防止咽喉乾燥疼痛

玉屏風散調理法: 可考慮使用玉屏風散增強身體抵禦風邪的能力。玉屏風散由黃耆、白朮及防風三味藥組成,對於平時欠缺運動,動則汗出,甚至吹空調或風扇就生病的人尤其合適。

  • 服用頻率:建議每星期服用 1-2 次

  • 用量:每次使用黃耆、白朮及防風各 10 克

  • 煎煮方法:5 碗水煲成 2 碗,安排白天代茶飲用

  • 注意事項:切忌晚上服用,因玉屏風散有提神醒腦作用,晚上服用有機會難以入睡

深秋調理重點(新曆十月中秋節後)

新曆十月中秋節過後,雨水減少,天氣乾燥,容易出現咽乾咳嗽或便秘等疾病,此時才適合滋陰潤肺。

清補涼調理法: 可選用清補涼,建議每星期飲用2-3次,對於經常感覺咽乾聲沙及皮膚粗糙龜裂的人尤其適合。

清補涼沒有既定的處方,坊間湯包一般包含滋陰及健脾兩類藥材:

  • 滋陰潤肺藥物:沙參、麥冬、玉竹、百合等

  • 健脾胃藥物:淮山、蓮子、芡實、陳皮等

滋潤藥物一般汁液比較多,容易產生胃脹飽滯感,為了使這些藥物更容易運化吸收,可配搭健脾胃的藥材。

深秋飲食禁忌: 同時要避免夏季常用的祛濕湯水,如冬瓜薏米湯、粉葛赤小豆湯等,不然身體會越來越乾燥,咽喉及皮膚乾燥痕癢,甚至大便乾硬難以排出。

既病防變:病向淺中醫

所謂病向淺中醫,在疾病發生初期即刻展開治療可以加快康復。咳嗽及氣管敏感是秋天很常見的疾病,處理不當會變得纏綿難癒,有些患者咳嗽一兩個月仍未康復,延至冬天就更難處理。

另外轉季容易誘發氣管敏感,多說話即感覺氣喘,甚至平躺睡覺時立刻咽癢難受,整晚咳個不停,徹夜難眠。

四種咳嗽類型辨識與治療

秋天氣候雖然比較乾燥,但並不是所有發生在秋天的咳嗽都屬於乾咳。大家懂得分辨咳嗽的種類嗎?讓我們看看以下四種咳嗽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治療,對症下藥才能加快康復。

1. 燥咳

症狀特徵

治療要點

  • 咽喉乾渴,即使不停喝水亦難以舒緩

  • 聲沙,無痰或者痰極少

  • 痰卡住咽喉難以咳出

  • 嚴重會咳出血絲

燥咳在秋季較常見,燥咳患者切忌服用祛濕涼茶或湯水,如粟米蘿蔔湯、薏米水等。

  • 中醫方劑: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百合固金湯等。

  • 居家調理:患者可選擇百合、麥冬、天冬等藥材,每樣 6-10 克焗水代茶幫助潤肺化痰。

2. 濕咳

症狀特徵

治療要點

  • 咳聲重濁似漱口聲

  • 痰液很多,每次咳嗽總有痰液要咳出來

  • 咳完會感覺舒服

濕咳患者需要戒掉水果及湯水,切勿服用燉橙、蜜糖水、冰糖雪梨或川貝枇杷膏等,避免過度滋潤增加痰液。

  • 中醫方劑:二陳湯、溫膽湯、三仁湯等。

  • 居家調理:患者可選擇陳皮、茯苓、薏米等藥材,每樣 6-10 克焗水代茶幫助清除痰濕。

3. 寒咳

症狀特徵

治療要點

  • 經常吹空調或風扇容易咽癢咳嗽

  • 痰液較多,色透明,質地稀薄似雞蛋清

  • 甚至有泡沫唾液依附住

寒咳患者同樣要戒水果及湯水。

  • 中醫方劑:射干麻黃湯、三子養親湯、蘇子降氣湯等。

  • 居家調理:患者可選擇陳皮、乾薑、紫蘇葉等藥材,每樣 6-10 克焗水代茶幫助溫肺散寒化痰。

4. 熱咳

症狀特徵

治療要點

  • 咽喉紅腫疼痛

  • 痰液黏稠而難以咳出,質地似膠水

  • 色白或淡黃,甚至黃綠色,或帶腥臭味

熱咳患者要避免進食辛辣食物,切忌辛香料如花椒、咖哩、陳皮、生薑等。

  • 中醫方劑:銀翹散、清金化痰湯、千金葦莖湯等。

  • 居家調理:患者可選擇魚腥草、枇杷葉、桑白皮等藥物,每樣 6-10 克焗水代茶幫助清熱化痰。

癒後防復:強化體質防復發

過往轉季經常生病,有時咳嗽一兩個月仍未康復,甚至咳嗽氣喘影響睡眠,又特別怕風的患者,可考慮接受每年夏季的三伏天灸及冬季的三九天灸

天灸療法

透過敷貼藥物在特定穴位來激發陽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天灸治療再配合適當的飲食與作息,養好身體就能減少之後生病的機會了。


撰文:博愛醫院顧問醫師 鍾志杰

在中醫五行學說中,秋天屬金,與肺氣相通,秋季特別容易發生肺系疾病,如咳嗽、氣管敏感等呼吸道疾患。最近秋意襲來,我們該如何避免生病呢?若不幸染病,又該如何快速擊退症狀呢?

未病先防:預防勝於治療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最好在疾病發生之前預先調理,增強體質避免生病,而不是等到生病才展開治療。

初秋調理重點(新曆八月)

新曆八月初秋天氣依然炎熱,加上夏季連場暴雨過後仍有少許潮濕未退,飲食上要避免過早滋潤。此時並未適合服用沙參、麥冬、玉竹等潤肺藥物,服用會加重濕熱,生病時便會容易痰多及腹瀉。

飲食建議
  • 避免辛辣煎炸,例如麻辣火鍋及燒烤,減少對咽喉的刺激

  • 初秋適合清淡飲食,可多食用水份較多的瓜類減輕胃腸負擔

  • 防止咽喉乾燥疼痛

玉屏風散調理法: 可考慮使用玉屏風散增強身體抵禦風邪的能力。玉屏風散由黃耆、白朮及防風三味藥組成,對於平時欠缺運動,動則汗出,甚至吹空調或風扇就生病的人尤其合適。

  • 服用頻率:建議每星期服用 1-2 次

  • 用量:每次使用黃耆、白朮及防風各 10 克

  • 煎煮方法:5 碗水煲成 2 碗,安排白天代茶飲用

  • 注意事項:切忌晚上服用,因玉屏風散有提神醒腦作用,晚上服用有機會難以入睡

深秋調理重點(新曆十月中秋節後)

新曆十月中秋節過後,雨水減少,天氣乾燥,容易出現咽乾咳嗽或便秘等疾病,此時才適合滋陰潤肺。

清補涼調理法: 可選用清補涼,建議每星期飲用2-3次,對於經常感覺咽乾聲沙及皮膚粗糙龜裂的人尤其適合。

清補涼沒有既定的處方,坊間湯包一般包含滋陰及健脾兩類藥材:

  • 滋陰潤肺藥物:沙參、麥冬、玉竹、百合等

  • 健脾胃藥物:淮山、蓮子、芡實、陳皮等

滋潤藥物一般汁液比較多,容易產生胃脹飽滯感,為了使這些藥物更容易運化吸收,可配搭健脾胃的藥材。

深秋飲食禁忌: 同時要避免夏季常用的祛濕湯水,如冬瓜薏米湯、粉葛赤小豆湯等,不然身體會越來越乾燥,咽喉及皮膚乾燥痕癢,甚至大便乾硬難以排出。

既病防變:病向淺中醫

所謂病向淺中醫,在疾病發生初期即刻展開治療可以加快康復。咳嗽及氣管敏感是秋天很常見的疾病,處理不當會變得纏綿難癒,有些患者咳嗽一兩個月仍未康復,延至冬天就更難處理。

另外轉季容易誘發氣管敏感,多說話即感覺氣喘,甚至平躺睡覺時立刻咽癢難受,整晚咳個不停,徹夜難眠。

四種咳嗽類型辨識與治療

秋天氣候雖然比較乾燥,但並不是所有發生在秋天的咳嗽都屬於乾咳。大家懂得分辨咳嗽的種類嗎?讓我們看看以下四種咳嗽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治療,對症下藥才能加快康復。

1. 燥咳

症狀特徵

治療要點

  • 咽喉乾渴,即使不停喝水亦難以舒緩

  • 聲沙,無痰或者痰極少

  • 痰卡住咽喉難以咳出

  • 嚴重會咳出血絲

燥咳在秋季較常見,燥咳患者切忌服用祛濕涼茶或湯水,如粟米蘿蔔湯、薏米水等。

  • 中醫方劑: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百合固金湯等。

  • 居家調理:患者可選擇百合、麥冬、天冬等藥材,每樣 6-10 克焗水代茶幫助潤肺化痰。

2. 濕咳

症狀特徵

治療要點

  • 咳聲重濁似漱口聲

  • 痰液很多,每次咳嗽總有痰液要咳出來

  • 咳完會感覺舒服

濕咳患者需要戒掉水果及湯水,切勿服用燉橙、蜜糖水、冰糖雪梨或川貝枇杷膏等,避免過度滋潤增加痰液。

  • 中醫方劑:二陳湯、溫膽湯、三仁湯等。

  • 居家調理:患者可選擇陳皮、茯苓、薏米等藥材,每樣 6-10 克焗水代茶幫助清除痰濕。

3. 寒咳

症狀特徵

治療要點

  • 經常吹空調或風扇容易咽癢咳嗽

  • 痰液較多,色透明,質地稀薄似雞蛋清

  • 甚至有泡沫唾液依附住

寒咳患者同樣要戒水果及湯水。

  • 中醫方劑:射干麻黃湯、三子養親湯、蘇子降氣湯等。

  • 居家調理:患者可選擇陳皮、乾薑、紫蘇葉等藥材,每樣 6-10 克焗水代茶幫助溫肺散寒化痰。

4. 熱咳

症狀特徵

治療要點

  • 咽喉紅腫疼痛

  • 痰液黏稠而難以咳出,質地似膠水

  • 色白或淡黃,甚至黃綠色,或帶腥臭味

熱咳患者要避免進食辛辣食物,切忌辛香料如花椒、咖哩、陳皮、生薑等。

  • 中醫方劑:銀翹散、清金化痰湯、千金葦莖湯等。

  • 居家調理:患者可選擇魚腥草、枇杷葉、桑白皮等藥物,每樣 6-10 克焗水代茶幫助清熱化痰。

癒後防復:強化體質防復發

過往轉季經常生病,有時咳嗽一兩個月仍未康復,甚至咳嗽氣喘影響睡眠,又特別怕風的患者,可考慮接受每年夏季的三伏天灸及冬季的三九天灸

天灸療法

透過敷貼藥物在特定穴位來激發陽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天灸治療再配合適當的飲食與作息,養好身體就能減少之後生病的機會了。


撰文:博愛醫院顧問醫師 鍾志杰

參考資料: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 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 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