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直說
長期被經痛問題困擾?中醫助你向經痛說再見
註冊中醫師
謝慧怡
撰文日期:
2024年3月25日
最後更新日期:
2025年10月30日



生理期幾乎是女性每個月必經的歷練。 除了換衛生巾的麻煩,最讓人困擾的就是「經痛」問題。香港有調查數字顯示,約每4名女性中就有1名飽受「經痛」困擾,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學習或工作。
香港有調查數字顯示,約每4名女性中就有1名飽受「經痛」困擾,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學習或工作。
經痛究竟會多痛?
究竟「經痛」到底有多到底有多痛? 日本瘋傳的「經痛程度表」將經痛分為7個等級:
經痛等級 | 具體情況 |
|---|---|
1級 | 完全沒有經痛和不適感,不需要任何應對措施。 |
2級 | 下腹部輕微不適,但是能正常生活。 |
3級 | 下腹部有明顯痛感,熱敷背部或下腹部能紓緩。 |
4級 | 一直有像拉肚子前的絞痛,伴冒冷汗;但服用止痛藥能紓緩。 |
5級 | 痛到無法說話,感覺下腹部好像被踹一腳。 |
6級 | 痛到無法行走,視力開始模糊,幾乎快要暈倒。 |
7級 | 感覺下腹部像被鉛球連續擊打,痛不欲生,快失去知覺。 |
經痛的定義
從中醫角度,經痛指女性正值月經期或經期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嚴重時劇痛難忍,有臉色發白、冷汗淋漓、手腳厥冷和心煩嘔吐的體現。經痛是由於沖任 (沖為太沖脈;任為任脈) 瘀阻或胞宮失養所致,與沖任、督脈、足厥陰經、足太陰經相關,與肝、脾、腎等臟腑關係密切。經痛反映的是一系列內部氣血和臟腑功能失衡的症狀。
經痛成因「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經痛是女性常見的月經不適,中醫將其病因細分為兩大類型:「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
「不通則痛」- 實證型:
氣滯血瘀型:當肝氣鬱結,情緒壓抑不暢,會導致血液流動受阻,特別是在子宮和經絡「沖任」處,從而產生痛感。
寒凝血瘀型:習慣性食用寒涼或生冷食物,會造成寒氣在子宮內積聚,氣血運轉不暢,同樣引起經痛。
濕熱瘀阻型:體內受濕熱邪氣影響,都會阻塞子宮及「沖任」經絡,氣血無法自由流通,導致疼痛發作的結果。
「不榮則痛」- 虛證型:
氣血兩虛型:長期脾胃虛或是因久病或大失血過後,氣血不足,血海虧虛,影響到「沖任」的滋養,導致經痛。
稟賦虧虛型:天生體質較弱或肝腎氣不足,導致精血不充,子宮得不到應有的養分,胞宮失養的肝腎虛損証。


如何辨別經痛證型?
證型 | 疼痛時間 | 疼痛部位及性質 | |
|---|---|---|---|
氣滯血瘀 | 多於月經前期 | 於小腹兩側現痛感,多見脹滿多於痛。 | 按揉下腹部時疼痛加劇;胸肋和乳房感到脹滿;一旦血塊排出後,痛感則有所減輕。 |
寒凝血瘀 | 月經前期或期間 | 痛感常發生在小腹正中;多見刺痛或疼痛為主,或得熱痛減者。 | 按揉下腹部會加劇疼痛,感到手腳冰冷;月經色有血塊。 |
氣血兩虚 | 多於月經後期 | 腰紙部酸脹;隱隱作痛以及下腹部有空盛感。 | 喜歡按揉下腹部;神疲乏力,月經量少,色淡,或見頭暈。 |
「凡婦人經行作痛,夾虛者多,全實者少,….然有氣血本虛,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於經前亦常有此症,此次氣虛血滯,無力流通而然。」《景岳全書·婦人規》
指出經痛的病因在於本虛標實,因此在治療上,中醫強調要遵循月經週期陰陽氣血的規律來調經調血。如:
月經前以防痛活血為主;
月經期間在於止痛並調和氣血;
經期後轉向補充和調養氣血。
同時也需要秉持「急則治其標,緩則治本」的原則。經痛劇烈時,以止痛為主;症狀緩解後,則進一步深入治療,找到並解決引起經痛的深層原因。
中醫助你向經痛說再見
簡單2個紓緩經痛穴位
公孫穴:氣血雙補

位置:位於大腳趾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兩吋處。(三隻手指並在一起相當於兩吋)。
按摩法:
用手垂直用力按壓公孫穴,隨後慢慢按揉放鬆,局部產生酸、脹、痛感,再屈起足拇指,加強指壓的感覺。左右兩側交替進行,每次按揉5~10分鐘,每日1-2次。
艾灸法:
每次用艾條熏灸10~15分鐘即可,可達到溫補脾陽的功效,適合脾虛的人使用。
太沖穴:疏肝行氣

位置:穴位於足背部,第一、二趾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取穴:取坐位,以右手拇指或食指指端著力於太衝穴上,垂直體表進行按揉。以局部酸脹為度,持續按揉約30秒。
溫經通絡泡腳方

材料:乾艾葉10g、黃芪15g、桂枝10g 、花椒5g、小茴香8g
功效:暖宮散寒、緩解經痛
做法:上述藥材置於開水中煮沸15分鐘,放溫後使用。
適合人群:血瘀、體寒女性,如經常感到手足冰冷、畏寒、頭痛、腰膝酸軟、關節冷痛、舌黯者。
一週1-2次,每次約15分鐘,微微出汗即可;泡腳後補充水分。四季適宜。注意,如孕期、正值月經期或頭暈時,不可使用。
注意:泡腳水水位要過三陰交(內踝直上3寸)。
「經期」必備調理湯水
玉顏小麥茶

適合:氣滯血瘀型 – 平素工作壓力大,或經前胸血乳房脹滿,或小腹脹滿等症狀。
功效:疏肝養顏。
材料:茉莉花5朵,玫瑰花3-4朵,麥芽10g,陳皮3g。 做法 用開水沖泡15分鐘後,熱飲用。
用法:可在行經前3-5天開始飲用,每天飲用1-2次。如月經量多者,行經時不可飲用。
注意:餵哺母乳者,不可飲用。
薑棗茶

適合:寒凝血瘀型 – 經期前或行經時,有怕冷、四肢冰涼、便溏腹瀉、月經有血塊等症狀。
功效:溫經養血。
材料:紅棗3顆,生薑2片,紅糖適量。
做法:用開水沖泡15分鐘或與水煮開後,熱飲用。
用法:預防經痛者,可在月經前3-5天開始飲用,每天飲用1-2次。
黨參養血湯

適合:氣血兩虛型 – 面色蒼白,容易頭暈,或腰痠等症狀。
功效:補益氣血。
材料:黨參20g,紅棗6-10顆,枸杞8g,黑豆15g,陳皮半瓣,豬肉250g。
做法:豬肉洗乾淨後,置入鍋中,加入剩餘材料以及水,大火煮開後文火煲1.5-2小時,加鹽即可。
撰文:註冊中醫師 謝慧怡
香港有調查數字顯示,約每4名女性中就有1名飽受「經痛」困擾,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學習或工作。
經痛究竟會多痛?
究竟「經痛」到底有多到底有多痛? 日本瘋傳的「經痛程度表」將經痛分為7個等級:
經痛等級 | 具體情況 |
|---|---|
1級 | 完全沒有經痛和不適感,不需要任何應對措施。 |
2級 | 下腹部輕微不適,但是能正常生活。 |
3級 | 下腹部有明顯痛感,熱敷背部或下腹部能紓緩。 |
4級 | 一直有像拉肚子前的絞痛,伴冒冷汗;但服用止痛藥能紓緩。 |
5級 | 痛到無法說話,感覺下腹部好像被踹一腳。 |
6級 | 痛到無法行走,視力開始模糊,幾乎快要暈倒。 |
7級 | 感覺下腹部像被鉛球連續擊打,痛不欲生,快失去知覺。 |
經痛的定義
從中醫角度,經痛指女性正值月經期或經期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嚴重時劇痛難忍,有臉色發白、冷汗淋漓、手腳厥冷和心煩嘔吐的體現。經痛是由於沖任 (沖為太沖脈;任為任脈) 瘀阻或胞宮失養所致,與沖任、督脈、足厥陰經、足太陰經相關,與肝、脾、腎等臟腑關係密切。經痛反映的是一系列內部氣血和臟腑功能失衡的症狀。
經痛成因「不通則痛」「不榮則痛」
經痛是女性常見的月經不適,中醫將其病因細分為兩大類型:「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
「不通則痛」- 實證型:
氣滯血瘀型:當肝氣鬱結,情緒壓抑不暢,會導致血液流動受阻,特別是在子宮和經絡「沖任」處,從而產生痛感。
寒凝血瘀型:習慣性食用寒涼或生冷食物,會造成寒氣在子宮內積聚,氣血運轉不暢,同樣引起經痛。
濕熱瘀阻型:體內受濕熱邪氣影響,都會阻塞子宮及「沖任」經絡,氣血無法自由流通,導致疼痛發作的結果。
「不榮則痛」- 虛證型:
氣血兩虛型:長期脾胃虛或是因久病或大失血過後,氣血不足,血海虧虛,影響到「沖任」的滋養,導致經痛。
稟賦虧虛型:天生體質較弱或肝腎氣不足,導致精血不充,子宮得不到應有的養分,胞宮失養的肝腎虛損証。


如何辨別經痛證型?
證型 | 疼痛時間 | 疼痛部位及性質 | |
|---|---|---|---|
氣滯血瘀 | 多於月經前期 | 於小腹兩側現痛感,多見脹滿多於痛。 | 按揉下腹部時疼痛加劇;胸肋和乳房感到脹滿;一旦血塊排出後,痛感則有所減輕。 |
寒凝血瘀 | 月經前期或期間 | 痛感常發生在小腹正中;多見刺痛或疼痛為主,或得熱痛減者。 | 按揉下腹部會加劇疼痛,感到手腳冰冷;月經色有血塊。 |
氣血兩虚 | 多於月經後期 | 腰紙部酸脹;隱隱作痛以及下腹部有空盛感。 | 喜歡按揉下腹部;神疲乏力,月經量少,色淡,或見頭暈。 |
「凡婦人經行作痛,夾虛者多,全實者少,….然有氣血本虛,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於經前亦常有此症,此次氣虛血滯,無力流通而然。」《景岳全書·婦人規》
指出經痛的病因在於本虛標實,因此在治療上,中醫強調要遵循月經週期陰陽氣血的規律來調經調血。如:
月經前以防痛活血為主;
月經期間在於止痛並調和氣血;
經期後轉向補充和調養氣血。
同時也需要秉持「急則治其標,緩則治本」的原則。經痛劇烈時,以止痛為主;症狀緩解後,則進一步深入治療,找到並解決引起經痛的深層原因。
中醫助你向經痛說再見
簡單2個紓緩經痛穴位
公孫穴:氣血雙補

位置:位於大腳趾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兩吋處。(三隻手指並在一起相當於兩吋)。
按摩法:
用手垂直用力按壓公孫穴,隨後慢慢按揉放鬆,局部產生酸、脹、痛感,再屈起足拇指,加強指壓的感覺。左右兩側交替進行,每次按揉5~10分鐘,每日1-2次。
艾灸法:
每次用艾條熏灸10~15分鐘即可,可達到溫補脾陽的功效,適合脾虛的人使用。
太沖穴:疏肝行氣

位置:穴位於足背部,第一、二趾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取穴:取坐位,以右手拇指或食指指端著力於太衝穴上,垂直體表進行按揉。以局部酸脹為度,持續按揉約30秒。
溫經通絡泡腳方

材料:乾艾葉10g、黃芪15g、桂枝10g 、花椒5g、小茴香8g
功效:暖宮散寒、緩解經痛
做法:上述藥材置於開水中煮沸15分鐘,放溫後使用。
適合人群:血瘀、體寒女性,如經常感到手足冰冷、畏寒、頭痛、腰膝酸軟、關節冷痛、舌黯者。
一週1-2次,每次約15分鐘,微微出汗即可;泡腳後補充水分。四季適宜。注意,如孕期、正值月經期或頭暈時,不可使用。
注意:泡腳水水位要過三陰交(內踝直上3寸)。
「經期」必備調理湯水
玉顏小麥茶

適合:氣滯血瘀型 – 平素工作壓力大,或經前胸血乳房脹滿,或小腹脹滿等症狀。
功效:疏肝養顏。
材料:茉莉花5朵,玫瑰花3-4朵,麥芽10g,陳皮3g。 做法 用開水沖泡15分鐘後,熱飲用。
用法:可在行經前3-5天開始飲用,每天飲用1-2次。如月經量多者,行經時不可飲用。
注意:餵哺母乳者,不可飲用。
薑棗茶

適合:寒凝血瘀型 – 經期前或行經時,有怕冷、四肢冰涼、便溏腹瀉、月經有血塊等症狀。
功效:溫經養血。
材料:紅棗3顆,生薑2片,紅糖適量。
做法:用開水沖泡15分鐘或與水煮開後,熱飲用。
用法:預防經痛者,可在月經前3-5天開始飲用,每天飲用1-2次。
黨參養血湯

適合:氣血兩虛型 – 面色蒼白,容易頭暈,或腰痠等症狀。
功效:補益氣血。
材料:黨參20g,紅棗6-10顆,枸杞8g,黑豆15g,陳皮半瓣,豬肉250g。
做法:豬肉洗乾淨後,置入鍋中,加入剩餘材料以及水,大火煮開後文火煲1.5-2小時,加鹽即可。
撰文:註冊中醫師 謝慧怡
女士經痛常見問題
經痛主要有哪幾種中醫證型?
以「不通則痛」(氣滯、寒凝、濕熱)及「不榮則痛」(氣血虛、體質弱),需分型調理。
為什麼月經來會越冷越痛?
只有體質虛的人才會經痛嗎?
有血塊或經量多就一定會痛嗎?
最常見的紓緩經痛穴位有哪幾個?
泡腳(艾葉、桂枝等)真的能減經痛?
經痛時喝甚麼中醫茶湯最見效?
月經期可以飲用調理湯水嗎?
經痛和生活習慣有什麼關聯?
什麼情況下要立即求醫?
經痛主要有哪幾種中醫證型?
以「不通則痛」(氣滯、寒凝、濕熱)及「不榮則痛」(氣血虛、體質弱),需分型調理。
為什麼月經來會越冷越痛?
只有體質虛的人才會經痛嗎?
有血塊或經量多就一定會痛嗎?
最常見的紓緩經痛穴位有哪幾個?
泡腳(艾葉、桂枝等)真的能減經痛?
經痛時喝甚麼中醫茶湯最見效?
月經期可以飲用調理湯水嗎?
經痛和生活習慣有什麼關聯?
什麼情況下要立即求醫?
經痛主要有哪幾種中醫證型?
以「不通則痛」(氣滯、寒凝、濕熱)及「不榮則痛」(氣血虛、體質弱),需分型調理。
為什麼月經來會越冷越痛?
只有體質虛的人才會經痛嗎?
有血塊或經量多就一定會痛嗎?
最常見的紓緩經痛穴位有哪幾個?
泡腳(艾葉、桂枝等)真的能減經痛?
經痛時喝甚麼中醫茶湯最見效?
月經期可以飲用調理湯水嗎?
經痛和生活習慣有什麼關聯?
什麼情況下要立即求醫?
參考資料:
相關文章
註冊中醫師
鍾志杰
秋意襲來!快速擊退咳嗽症狀!
秋意襲來!快速擊退咳嗽症狀!
夏日防蚊新攻略!中醫教你如何防治基孔肯雅熱
夏日防蚊新攻略!中醫教你如何防治基孔肯雅熱
註冊中醫師
陳羽能
濕疹反復無常?先了解再預防
濕疹反復無常?先了解再預防
註冊中醫師
王森元
敏感發作 搔癢難耐?中醫幫你對抗皮膚敏感
敏感發作 搔癢難耐?中醫幫你對抗皮膚敏感
註冊中醫師
黃志達
陽氣不足百病生 治病從生活細節入手
陽氣不足百病生 治病從生活細節入手
註冊中醫師
黃頌笙
痱滋困擾多?涼茶選擇有講究
痱滋困擾多?涼茶選擇有講究
註冊中醫師
謝慧怡
陰道炎不再困擾:中醫調理恢復私密健康
陰道炎不再困擾:中醫調理恢復私密健康
註冊中醫師
黃頌笙
頭痛不再是問題!中醫紓緩頭痛的有效方法
頭痛不再是問題!中醫紓緩頭痛的有效方法
註冊中醫師
周俊偉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天灸療法助你預防疾病,強健體魄!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天灸療法助你預防疾病,強健體魄!
註冊中醫師
王森元
痛風不再痛?中醫教你如何緩解痛苦
痛風不再痛?中醫教你如何緩解痛苦
你可能有興趣...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