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百科

中藥服用時間有講究

中藥服用時間有講究

撰文日期:

2025年5月18日

最後更新日期:

2025年5月18日

瀏覽數: 0

香港

內科

中藥服用時間有講究
中藥服用時間有講究
中藥服用時間有講究

「藥有個性之專長,方有合群之妙用。」在中醫理論中,中藥的運用講求因人制宜,必須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年齡、性別,甚至季節、氣候、地域與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細緻的處方與配伍。唯有如此,方能充分發揮中藥的療效,達致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除了處方本身,中藥的服用時間與煎煮方法,亦是影響療效的重要關鍵。

中藥的服藥時間

在臨床實踐中,中藥一般每日一劑,煎煮後分兩次服用,兩次之間宜間隔四至六小時。此外,若同時服用西藥,建議間隔至少兩小時,避免藥物之間互相影響。

服藥時間的選擇,並非隨意為之,而是根據人體生理節律與藥物特性調整,以達到最佳吸收與發揮效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境:

在空腹狀態下服藥,通常安排於早餐前一小時或晚餐後三小時,此時胃中空虛,有利於藥物快速吸收。此方法適合清熱解毒藥、潤腸通便藥及滋補類藥物。

若需針對胸腹以下臟腑調理,如肝、脾、胃、腎等,則宜於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這樣可避免食物干擾藥效,常見用藥包括健脾藥及補肝腎藥。

針對病位在胸膈以上,如頭痛、喉嚨痛、眼疾或是使用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則建議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

至於安神助眠類或滋陰補陽藥物,則宜安排在睡前兩小時服用,配合身體進入休息狀態,助力藥效發揮。

簡單來說,不同時段服藥的對應情況,可歸納如下:

藥物類型

服用時段

補益藥、清熱解毒藥、潤腸通便藥

空腹服

健脾藥、補肝腎藥

飯前服

對腸胃刺激較大之藥物

飯後服

安神助眠類、滋陰補陽藥物

睡前服

正確掌握服藥時間,不僅提升療效,亦能降低副作用的發生風險。如同在適當時機澆水的花朵,才能綻放得更為茂盛。

煎藥的正確方法

除了服用時間,煎藥的方式亦直接影響中藥的藥效發揮。選用合適器具、控制火候與時間,是中藥煎煮中不可忽視的細節。

在器具選擇上,傳統砂鍋被視為最佳,因其受熱均勻,能夠穩定釋放藥性。若無砂鍋,亦可使用搪瓷鍋或不銹鋼鍋。需特別留意,切勿使用鐵鍋或鋁鍋,避免金屬成分與藥物產生化學反應而破壞藥性。

煎藥時,應先將藥材置於鍋中,加入冷水,水量約高出藥材表面三至五厘米。煎煮前,建議浸泡三十分鐘至四十分鐘,使藥材充分吸水,有助於有效成分釋出。

火候掌握方面,需先以武火(大火)煮沸,待水滾後轉文火(小火)慢煎,使藥力緩慢滲透。首煎的時間自沸騰後開始計算,一般以二十分鐘至二十五分鐘為宜;第二次煎煮則時間可稍短,控制在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藥物性質不同,煎煮時間亦需調整。例如治療感冒之輕症方劑,因成分偏向芳香發散,煎煮時間應稍短,首煎約十分鐘至二十分鐘;而滋補類藥物,如人參、熟地黃等,則需較長時間慢煎,首煎三十分鐘至三十五分鐘為宜,以充分萃取滋養成分。

總結來說,正確的煎藥流程如下:

  1. 選擇砂鍋或不銹鋼鍋,避免鐵鋁器具。

  2. 加入適量冷水,浸泡藥材三十分鐘。

  3. 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按藥物性質調整煎煮時間。

  4. 首煎與二煎需分開計時,各自保存藥液後混合服用。

透過細心煎煮,中藥方劑的精華得以充分釋出,如同精雕細琢一件藝術品,藥效也才能達至最佳。

中藥的使用,不僅處方需量身定制,服用時間與煎藥細節亦需悉心把握。適時服藥、正確煎煮,就像為身體量身打造的調理儀式,讓每一劑中藥發揮應有的最大功效。

中藥的服藥時間

在臨床實踐中,中藥一般每日一劑,煎煮後分兩次服用,兩次之間宜間隔四至六小時。此外,若同時服用西藥,建議間隔至少兩小時,避免藥物之間互相影響。

服藥時間的選擇,並非隨意為之,而是根據人體生理節律與藥物特性調整,以達到最佳吸收與發揮效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境:

在空腹狀態下服藥,通常安排於早餐前一小時或晚餐後三小時,此時胃中空虛,有利於藥物快速吸收。此方法適合清熱解毒藥、潤腸通便藥及滋補類藥物。

若需針對胸腹以下臟腑調理,如肝、脾、胃、腎等,則宜於飯前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這樣可避免食物干擾藥效,常見用藥包括健脾藥及補肝腎藥。

針對病位在胸膈以上,如頭痛、喉嚨痛、眼疾或是使用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則建議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

至於安神助眠類或滋陰補陽藥物,則宜安排在睡前兩小時服用,配合身體進入休息狀態,助力藥效發揮。

簡單來說,不同時段服藥的對應情況,可歸納如下:

藥物類型

服用時段

補益藥、清熱解毒藥、潤腸通便藥

空腹服

健脾藥、補肝腎藥

飯前服

對腸胃刺激較大之藥物

飯後服

安神助眠類、滋陰補陽藥物

睡前服

正確掌握服藥時間,不僅提升療效,亦能降低副作用的發生風險。如同在適當時機澆水的花朵,才能綻放得更為茂盛。

煎藥的正確方法

除了服用時間,煎藥的方式亦直接影響中藥的藥效發揮。選用合適器具、控制火候與時間,是中藥煎煮中不可忽視的細節。

在器具選擇上,傳統砂鍋被視為最佳,因其受熱均勻,能夠穩定釋放藥性。若無砂鍋,亦可使用搪瓷鍋或不銹鋼鍋。需特別留意,切勿使用鐵鍋或鋁鍋,避免金屬成分與藥物產生化學反應而破壞藥性。

煎藥時,應先將藥材置於鍋中,加入冷水,水量約高出藥材表面三至五厘米。煎煮前,建議浸泡三十分鐘至四十分鐘,使藥材充分吸水,有助於有效成分釋出。

火候掌握方面,需先以武火(大火)煮沸,待水滾後轉文火(小火)慢煎,使藥力緩慢滲透。首煎的時間自沸騰後開始計算,一般以二十分鐘至二十五分鐘為宜;第二次煎煮則時間可稍短,控制在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藥物性質不同,煎煮時間亦需調整。例如治療感冒之輕症方劑,因成分偏向芳香發散,煎煮時間應稍短,首煎約十分鐘至二十分鐘;而滋補類藥物,如人參、熟地黃等,則需較長時間慢煎,首煎三十分鐘至三十五分鐘為宜,以充分萃取滋養成分。

總結來說,正確的煎藥流程如下:

  1. 選擇砂鍋或不銹鋼鍋,避免鐵鋁器具。

  2. 加入適量冷水,浸泡藥材三十分鐘。

  3. 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按藥物性質調整煎煮時間。

  4. 首煎與二煎需分開計時,各自保存藥液後混合服用。

透過細心煎煮,中藥方劑的精華得以充分釋出,如同精雕細琢一件藝術品,藥效也才能達至最佳。

中藥的使用,不僅處方需量身定制,服用時間與煎藥細節亦需悉心把握。適時服藥、正確煎煮,就像為身體量身打造的調理儀式,讓每一劑中藥發揮應有的最大功效。

服用中藥常見問題

服用中藥常見問題

服用中藥常見問題

中藥同西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不建議一起服用。中西藥有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應該間隔至少1至2小時。如有長期服用西藥,應提前諮詢中醫師或藥劑師意見。

服用中藥期間可否飲茶?

女性月經期間可否食中藥?

中藥同西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不建議一起服用。中西藥有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應該間隔至少1至2小時。如有長期服用西藥,應提前諮詢中醫師或藥劑師意見。

服用中藥期間可否飲茶?

女性月經期間可否食中藥?

中藥同西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不建議一起服用。中西藥有可能產生交互作用,應該間隔至少1至2小時。如有長期服用西藥,應提前諮詢中醫師或藥劑師意見。

服用中藥期間可否飲茶?

女性月經期間可否食中藥?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