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

驚蟄:氣機轉換 化濕養肝的節令

驚蟄:氣機轉換 化濕養肝的節令

撰文日期:

2024年12月30日

最後更新日期:

2024年12月30日

瀏覽數: 0

>

>

驚蟄:氣機轉換 化濕養肝的節令

香港

內科

濕疹

消化不良

驚蟄 :氣機轉換 化濕養肝的節令
驚蟄 :氣機轉換 化濕養肝的節令
驚蟄 :氣機轉換 化濕養肝的節令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春雷初響,自然界由冬眠轉為生機勃發的時刻。此時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陽氣逐漸升發,濕氣隨之而來。從中醫的角度看,驚蟄是調理肝氣、化濕健脾的重要節氣,注重疏通氣機,順應自然,能為全年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礎。

2025年驚蟄時間:3月5日。

驚蟄在中醫中的意義

春雷驚蟄 陽氣初升

《黃帝內經》記載:「春氣者,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驚蟄時節陽氣開始旺盛,人體的肝臟功能也逐漸活躍。肝主疏泄,若肝氣升發不暢,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脅肋脹痛、消化不良等不適。因此,驚蟄養生應注重疏肝理氣,幫助氣血順暢流通。

濕氣增多 健脾防困

驚蟄時雨水漸多,外界濕氣加重,容易影響脾胃功能。脾喜燥而惡濕,若濕氣困脾,會導致倦怠乏力、四肢沉重等問題。此時需注重化濕健脾,提升脾胃的運化能力,減輕濕邪對身體的影響。

驚蟄養生小貼士

1. 疏肝飲食 健脾化濕

驚蟄飲食應以清淡溫和為主,選擇有助於疏通肝氣、健脾祛濕的食材:

  • 蔬菜類:芹菜、菠菜、香菜,有助於疏肝理氣,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 穀物類:薏米、紅豆、糙米,可化濕利水,增強脾胃功能。

  • 清香食材:陳皮、玫瑰花、檸檬,適合作為茶飲,幫助調暢情志,改善壓力感。

  • 化濕湯品:茯苓山藥湯、薏米紅豆湯,有助於祛濕健脾,緩解濕氣帶來的不適。

避免過多攝取甜膩、辛辣及生冷食物,這些食物可能加重濕氣滯留,影響身體健康。

中藥配伍講究繁複,例如「十八反」與「十九畏」等禁忌,因此建議在使用或配伍中藥前,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以確保用藥安全。

2. 穴位調理 疏肝理氣

適當按摩以下穴位,可促進肝氣流通,改善濕氣困脾的症狀:

  • 太衝穴:位於足背大腳趾與二腳趾間,有助於舒緩情緒,改善肝氣鬱結。
  •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幫助化濕利水,減輕濕氣滯留的症狀。
  •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有助於健脾化濕,緩解消化不良與腹脹不適。

3. 起居調節 順應時節

  • 規律作息:保持早睡早起,與自然界陽氣升發的節律同步,有助於提升精氣神。

  • 適度運動:可選擇如散步、瑜伽、太極拳等運動,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身體活力。

  • 保持乾燥:驚蟄時濕氣增多,應保持居室通風乾燥,避免處於潮濕環境中。

驚蟄期間常見問題與緩解方式

情緒波動 肝氣鬱結

驚蟄時肝氣旺盛,若疏泄不暢,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或煩躁不安。可適當飲用玫瑰花茶、檸檬蜂蜜水,並配合按摩太衝穴,有助於緩解情緒,促進肝氣疏通。

濕氣導致疲倦乏力

濕氣困脾可能引發倦怠乏力、頭重腳輕等症狀。可食用薏米紅豆粥,並按壓陰陵泉穴,有助於祛濕健脾,改善濕氣引起的不適感。

現代生活中的驚蟄養生

驚蟄養生可結合現代生活方式,讓傳統智慧更貼近實際需求:

  • 飲食清淡:多攝取富含纖維與維生素的食物,少油少鹽,維持營養均衡。

  • 適當運動:透過輕柔運動如瑜伽或拉伸,促進身體循環,改善春季倦怠感。

  • 情緒管理:透過冥想、深呼吸或親近自然,調節情緒,提升身心舒適度。

驚蟄是春季肝氣升發的關鍵節氣,調理肝氣、化濕健脾能幫助身體順應自然節律,提升整體健康水平。以中醫智慧護養身心,在春日的生機中注入更多活力,為全年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

中醫動 - 二十四節氣

2025年驚蟄時間:3月5日。

驚蟄在中醫中的意義

春雷驚蟄 陽氣初升

《黃帝內經》記載:「春氣者,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驚蟄時節陽氣開始旺盛,人體的肝臟功能也逐漸活躍。肝主疏泄,若肝氣升發不暢,容易出現情緒波動、脅肋脹痛、消化不良等不適。因此,驚蟄養生應注重疏肝理氣,幫助氣血順暢流通。

濕氣增多 健脾防困

驚蟄時雨水漸多,外界濕氣加重,容易影響脾胃功能。脾喜燥而惡濕,若濕氣困脾,會導致倦怠乏力、四肢沉重等問題。此時需注重化濕健脾,提升脾胃的運化能力,減輕濕邪對身體的影響。

驚蟄養生小貼士

1. 疏肝飲食 健脾化濕

驚蟄飲食應以清淡溫和為主,選擇有助於疏通肝氣、健脾祛濕的食材:

  • 蔬菜類:芹菜、菠菜、香菜,有助於疏肝理氣,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 穀物類:薏米、紅豆、糙米,可化濕利水,增強脾胃功能。

  • 清香食材:陳皮、玫瑰花、檸檬,適合作為茶飲,幫助調暢情志,改善壓力感。

  • 化濕湯品:茯苓山藥湯、薏米紅豆湯,有助於祛濕健脾,緩解濕氣帶來的不適。

避免過多攝取甜膩、辛辣及生冷食物,這些食物可能加重濕氣滯留,影響身體健康。

中藥配伍講究繁複,例如「十八反」與「十九畏」等禁忌,因此建議在使用或配伍中藥前,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以確保用藥安全。

2. 穴位調理 疏肝理氣

適當按摩以下穴位,可促進肝氣流通,改善濕氣困脾的症狀:

  • 太衝穴:位於足背大腳趾與二腳趾間,有助於舒緩情緒,改善肝氣鬱結。
  • 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幫助化濕利水,減輕濕氣滯留的症狀。
  •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有助於健脾化濕,緩解消化不良與腹脹不適。

3. 起居調節 順應時節

  • 規律作息:保持早睡早起,與自然界陽氣升發的節律同步,有助於提升精氣神。

  • 適度運動:可選擇如散步、瑜伽、太極拳等運動,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身體活力。

  • 保持乾燥:驚蟄時濕氣增多,應保持居室通風乾燥,避免處於潮濕環境中。

驚蟄期間常見問題與緩解方式

情緒波動 肝氣鬱結

驚蟄時肝氣旺盛,若疏泄不暢,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或煩躁不安。可適當飲用玫瑰花茶、檸檬蜂蜜水,並配合按摩太衝穴,有助於緩解情緒,促進肝氣疏通。

濕氣導致疲倦乏力

濕氣困脾可能引發倦怠乏力、頭重腳輕等症狀。可食用薏米紅豆粥,並按壓陰陵泉穴,有助於祛濕健脾,改善濕氣引起的不適感。

現代生活中的驚蟄養生

驚蟄養生可結合現代生活方式,讓傳統智慧更貼近實際需求:

  • 飲食清淡:多攝取富含纖維與維生素的食物,少油少鹽,維持營養均衡。

  • 適當運動:透過輕柔運動如瑜伽或拉伸,促進身體循環,改善春季倦怠感。

  • 情緒管理:透過冥想、深呼吸或親近自然,調節情緒,提升身心舒適度。

驚蟄是春季肝氣升發的關鍵節氣,調理肝氣、化濕健脾能幫助身體順應自然節律,提升整體健康水平。以中醫智慧護養身心,在春日的生機中注入更多活力,為全年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

中醫動 - 二十四節氣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4746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4746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