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
肩頸痛都會傳染?
撰文日期:
2025年9月25日
最後更新日期:
2025年9月25日



你是否曾經發現,同一間辦公室裡,大家不約而同地喊肩頸痛?雖然肩頸痛並非傳染病,不會像感冒一樣透過飛沫傳播,但為什麼整個團隊都會出現相似的症狀?原來,這背後藏著現代都市人共同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你是否曾經發現,同一間辦公室裡,大家不約而同地喊肩頸痛?雖然肩頸痛並非傳染病,不會像感冒一樣透過飛沫傳播,但為什麼整個團隊都會出現相似的症狀?原來,這背後藏著現代都市人共同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長時間伏案工作、姿勢不良、缺乏運動,以及高壓的職場環境,是導致肩頸痛的主要元兇。這些因素往往在同一個辦公空間中反覆出現,讓不少打工族「集體中招」,彷彿肩頸痛真的會「傳染」一樣。
肩頸酸痛在中醫中被視作氣血運行不暢和經絡阻塞所致,亦即是所謂的「不通則痛」。中醫強調人體內氣血經絡的流通狀態,當氣血不通或經絡受阻時,便會引發疼痛。這種狀況常由外感風寒、情志不舒、久坐不動或姿勢不當等因素引起。

常見症狀與中醫辨證分類
在中醫學上,肩頸酸痛的成因與經絡的關係密切,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任何阻塞都可能引起疼痛。
肩頸痛在中醫臨床中常見,不同體質與病因會導致不同症狀表現。
氣滯血瘀者:多見於久坐不動者,症狀以局部痠痛、活動受限為主。
風寒濕痹者:常伴隨遇寒加重、遇熱緩解的特徵。
肝風過盛者:則易見頭暈、急躁、易怒等情志表現。
部分人因脾虛濕盛,導致痰濕阻滯經絡,症狀表現為沉重感與乏力。中醫辨證需結合體質特徵,選用活血化瘀、祛風散寒、平肝潛陽等不同治法,但具體應用仍需由專業人士評估。
針灸與推拿的應用與原理
頸椎病是針灸療法的傳統優勢病種,具有明確的治療效果。針灸對於短期和中長期止痛效果好,同時有操作安全、不良反應少的優點。中醫治療頸型頸椎病多採用針刺、艾灸、電針、拔罐等方法進行治療,從而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瘀、調和氣血,達到止痛的目的。
針灸與推拿作為中醫傳統療法,對緩解肩頸痠痛有潛在幫助。針灸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常選取風池、肩井、天宗等穴位,這些穴位位於頸肩部位,有助於改善局部循環與緩解疼痛。
推拿則以手法按摩鬆解肌肉、改善局部循環,操作時需注意調神、順序與強度,避免刺激過度或動作粗暴。這些方法或許可作為日常調理的參考,但需配合專業指導進行,以確保安全與效果。

拔罐療法的適應症與操作要點
拔罐療法在中醫臨床中常用於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對於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肩頸痠痛,拔罐可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加速代謝廢物排出,有助於緩解肌肉痙攣與疼痛。操作時需注意罐具選擇與吸附強度,避免造成皮膚損傷或過度牽拉組織。拔罐適應症包括風寒濕痹、氣滯血瘀等類型,但需根據體質與症狀評估是否適合應用,並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日常生活習慣與肩頸痛的關聯
日常生活中,肩頸痛的預防與調理可從姿勢與活動方式著手。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避免長時間低頭或前傾,可配合簡單伸展動作活絡頸肩肌肉。同時,注意保暖防寒,避免風寒濕邪侵入,尤其在空調環境中更需注意頸部與肩部的保護。
適當運動,增強肩頸部肌肉的力量有助於維持頸椎的穩定性,可以幫助強化頸部和背部肌肉,保持身體的整體平衡。

飲食與中藥輔助調理方法
針對肩頸痛患者可適當攝入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的食物。如川芎、當歸、紅花等中藥材可入膳調理氣血;生薑、蔥白等辛溫之品有助驅寒;而黑豆、核桃等補腎食物亦可改善筋骨功能。避免過多攝入燥熱或寒涼食物,以免影響體內平衡。中藥輔助調理需根據體質與症狀選擇,但具體應用仍需由專業人員評估。
你是否曾經發現,同一間辦公室裡,大家不約而同地喊肩頸痛?雖然肩頸痛並非傳染病,不會像感冒一樣透過飛沫傳播,但為什麼整個團隊都會出現相似的症狀?原來,這背後藏著現代都市人共同的生活與工作習慣。
長時間伏案工作、姿勢不良、缺乏運動,以及高壓的職場環境,是導致肩頸痛的主要元兇。這些因素往往在同一個辦公空間中反覆出現,讓不少打工族「集體中招」,彷彿肩頸痛真的會「傳染」一樣。
肩頸酸痛在中醫中被視作氣血運行不暢和經絡阻塞所致,亦即是所謂的「不通則痛」。中醫強調人體內氣血經絡的流通狀態,當氣血不通或經絡受阻時,便會引發疼痛。這種狀況常由外感風寒、情志不舒、久坐不動或姿勢不當等因素引起。

常見症狀與中醫辨證分類
在中醫學上,肩頸酸痛的成因與經絡的關係密切,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任何阻塞都可能引起疼痛。
肩頸痛在中醫臨床中常見,不同體質與病因會導致不同症狀表現。
氣滯血瘀者:多見於久坐不動者,症狀以局部痠痛、活動受限為主。
風寒濕痹者:常伴隨遇寒加重、遇熱緩解的特徵。
肝風過盛者:則易見頭暈、急躁、易怒等情志表現。
部分人因脾虛濕盛,導致痰濕阻滯經絡,症狀表現為沉重感與乏力。中醫辨證需結合體質特徵,選用活血化瘀、祛風散寒、平肝潛陽等不同治法,但具體應用仍需由專業人士評估。
針灸與推拿的應用與原理
頸椎病是針灸療法的傳統優勢病種,具有明確的治療效果。針灸對於短期和中長期止痛效果好,同時有操作安全、不良反應少的優點。中醫治療頸型頸椎病多採用針刺、艾灸、電針、拔罐等方法進行治療,從而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瘀、調和氣血,達到止痛的目的。
針灸與推拿作為中醫傳統療法,對緩解肩頸痠痛有潛在幫助。針灸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常選取風池、肩井、天宗等穴位,這些穴位位於頸肩部位,有助於改善局部循環與緩解疼痛。
推拿則以手法按摩鬆解肌肉、改善局部循環,操作時需注意調神、順序與強度,避免刺激過度或動作粗暴。這些方法或許可作為日常調理的參考,但需配合專業指導進行,以確保安全與效果。

拔罐療法的適應症與操作要點
拔罐療法在中醫臨床中常用於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對於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肩頸痠痛,拔罐可促進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加速代謝廢物排出,有助於緩解肌肉痙攣與疼痛。操作時需注意罐具選擇與吸附強度,避免造成皮膚損傷或過度牽拉組織。拔罐適應症包括風寒濕痹、氣滯血瘀等類型,但需根據體質與症狀評估是否適合應用,並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日常生活習慣與肩頸痛的關聯
日常生活中,肩頸痛的預防與調理可從姿勢與活動方式著手。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避免長時間低頭或前傾,可配合簡單伸展動作活絡頸肩肌肉。同時,注意保暖防寒,避免風寒濕邪侵入,尤其在空調環境中更需注意頸部與肩部的保護。
適當運動,增強肩頸部肌肉的力量有助於維持頸椎的穩定性,可以幫助強化頸部和背部肌肉,保持身體的整體平衡。

飲食與中藥輔助調理方法
針對肩頸痛患者可適當攝入活血化瘀、祛風散寒的食物。如川芎、當歸、紅花等中藥材可入膳調理氣血;生薑、蔥白等辛溫之品有助驅寒;而黑豆、核桃等補腎食物亦可改善筋骨功能。避免過多攝入燥熱或寒涼食物,以免影響體內平衡。中藥輔助調理需根據體質與症狀選擇,但具體應用仍需由專業人員評估。
參考資料: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 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認識頸椎病》香港浸會大學
《零基礎學推拿》青島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 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認識頸椎病》香港浸會大學
《零基礎學推拿》青島出版社
相關文章
青春氣色靠飲食:五色飲食助你由內靚到外
青春氣色靠飲食:五色飲食助你由內靚到外
香港註冊中醫師
陳綺琪
【過敏三寶】鼻敏感 濕疹 哮喘 齊發?有方法根治!
【過敏三寶】鼻敏感 濕疹 哮喘 齊發?有方法根治!
中醫八珍湯:氣血雙補的不二之選
中醫八珍湯:氣血雙補的不二之選
中醫防暑由習慣起
中醫防暑由習慣起
《天灸療法》冬病夏治 夏病冬治
《天灸療法》冬病夏治 夏病冬治
唔拔唔知身體差!中醫拔罐助通血氣
唔拔唔知身體差!中醫拔罐助通血氣
旅行必備清單!這些中藥讓你擁有平安旅程
旅行必備清單!這些中藥讓你擁有平安旅程
「四物湯」補血養血 改善身體
「四物湯」補血養血 改善身體
「四君子湯」中醫調理脾胃的秘方
「四君子湯」中醫調理脾胃的秘方
中醫消滯三寶 開胃健脾助消化
中醫消滯三寶 開胃健脾助消化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