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百科

你的舌頭如何 你的健康也必如何?

撰文日期:

2025年8月25日

最後更新日期:

2025年8月25日

瀏覽數: 0

香港

內科

你的舌頭如何 你的健康也必如何?
你的舌頭如何 你的健康也必如何?
你的舌頭如何 你的健康也必如何?

在中醫診斷體系中,舌診歷來被視為「內觀之窗」,透過舌頭,可以洞察人體氣血運行、臟腑盛衰與陰陽平衡狀態。對於現代人常見的亞健康與慢性疲勞,舌象往往能提前給出身體失衡的信號。

一、甚麼是舌診?你知唔知,舌頭每日都是反映你體內變化?

中醫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入面,總結了很多診斷疾病的方法,其中「四診」之一「望診」,就是中醫診斷學入面最基本又重要的一種。於望診當中,望舌頭是一個重點,亦是最直觀、最容易觀察的指標之一。

所謂「望舌」,是指透過觀察舌頭的顏色、形狀、舌苔等變化,以幫助判斷身體的狀況,此方法稱為「舌診」。舌頭好像一面可以反映身體健康的鏡,透過望舌,可以直接了解人體內部的健康情況,包括判斷疾病屬於什麼性質、類型,嚴重程度等等,從而為用藥提供依據。

另外,舌診因為夠直觀、圖像感強,只要掌握基本技巧,就能了解身體的狀態,作一個簡單的健康檢視,再針對性作調理,幫助自己維持身體平衡。

很多人每日刷牙照鏡,但忽略了舌頭的變化。其實舌頭上出現的顏色、形態與舌苔狀況,都是身體調節系統的「顯示器」。中醫認為舌象與氣血、津液、臟腑狀態密切相關,可作為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

二、舌診觀察的四大方向

根據中醫經典理論,舌診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觀察:

  • 舌色:指舌體本身的顏色及濕潤程度,例如淡白、紅、紫等;

  • 舌體:觀察舌頭的大小、胖瘦、有無齒痕、裂紋、以及是否腫脹;

  • 舌態:舌頭活動時的狀態,例如僵硬、顫抖、歪斜等;

  • 舌苔:指舌面苔質的顏色、厚薄及附著狀態,如白苔、黃苔等。

綜合以上四項觀察,有助醫者判斷病情的性質、階段及其變化情況。

三、四種常見舌象與體質參考

以下列出四種較具代表性的舌象,並對應常見體質特徵,供初步參考之用:

常見舌色特徵

舌色

舌色特徵

臨床意義

淡紅舌

舌色淡紅而潤澤,白中帶紅

屬於氣血調和之象,常見於一般健康人士

淡/白舌

舌色偏淡,紅色較少而白色偏多,氣血不足;若完全無血色,則稱為枯白舌

多見於氣血兩虛或陽虛體質者

紅/絳舌

舌色鮮紅者為紅舌;顏色更深或帶暗紅者為絳舌

多屬熱證,反映體內有熱盛或陰虛火旺的情況

青/紫舌

舌體整體或局部呈現青紫色澤

多見於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

常見舌體特徵

舌體

舌象特徵

臨床意義

榮、枯

舌質滋潤、色澤鮮明者為榮舌;若乾枯、暗淡、缺乏血色者則為枯舌

舌質的榮枯狀態是衡量機體正氣盛衰的重要標誌之一,亦可作為判斷病情輕重及預後之依據

老、嫩

舌質粗糙、色暗者為老舌;舌體浮胖、色淡而細膩者為嫩舌

舌質之老嫩,常用以辨別病證之虛實,具一定參考價值

胖、瘦

舌體比正常人為大且厚,伸舌幾乎佔滿口腔者為胖大舌;舌體瘦小而薄者為瘦薄舌

胖大舌多屬體內水濕停聚;瘦薄舌則反映舌失濡養,常見於氣血陰液不足之證

點、刺

舌面蕈狀乳頭明顯腫大或高突,屬病理性點刺表現

舌上點刺多提示肺腑陽熱偏盛,或血分熱盛,為內熱擾動體內之象

裂紋

舌面出現不同深淺與形狀之裂紋,統稱為裂紋舌

裂紋舌多由精血虧損、陰津耗傷所致,常見於體質虛弱或全身營養不良之表現

常見舌態特徵

舌態

舌象特徵

臨床意義

疲軟

舌體軟弱無力,伸縮不靈,缺乏彈性

多見於陰液受損,或氣血兩虛所致

強硬

舌體僵硬不柔,伸縮困難,甚至板硬不動

多屬熱邪入心包,或高熱傷津;亦可見於風痰阻絡之證

歪斜

伸舌時舌體偏向一側,通常出現在舌體前段

多由肝風挾痰,或痰瘀阻滯經絡所致

顫動

舌體不自主輕微顫抖,動作不穩定

常為內風擾動之表現,見於虛風內動、肝風上擾等證候

吐弄

舌頭伸出口外,久不回縮,屬異常舌態

多屬心脾積熱或小兒驚風等內熱擾動所引起

常見舌苔特徵

舌苔

舌象特徵

臨床意義

薄/厚苔

舌苔較薄者可隱約見到舌體,稱為薄苔;若舌苔較厚,難以看清舌面,則為厚苔

主要反映正氣與邪氣之消長盛衰

潤/燥苔

苔質濕潤適中者為潤苔;若苔質乾燥無津,甚至出現乾裂者,為燥苔

多用以判斷體內津液之盈虧及輸布情況

膩/腐苔

苔質細膩緊密,緊貼舌面且難以刮除者為膩苔;苔質粗大、底滑、根浮鬆散者為腐苔

常見於濕濁內蘊,陽氣被遏等病理狀態

白苔

舌苔呈薄白而潤,多屬正常舌象

多見於表證或寒證

黃苔

多分布於舌中部,可伴隨厚薄、濕燥、膩滑等不同變化

多屬熱證或裡證,提示體內有實熱或濕熱內盛

舌象雖為重要的診斷參考,但只屬於輔助性觀察工具,不可單憑一種舌象下結論。正確診斷應綜合考慮脈象、症狀、問診等多方面資料,並由專業中醫師作出全面辨證分析。

四、日常舌診的正確方法與注意事項

雖然舌診可作為日常觀察工具,但需留意以下幾項要點:

  • 觀察時機:每日早晨起床、空腹未飲食前觀察為宜;

  • 光線條件:不宜在帶有色彩的燈光環境下觀察舌象,否則容易導致判斷出現偏差。其次,在夕陽斜照或夜間光線昏暗的情況下觀察舌象,亦難以取得準確結果。進行舌象觀察的最佳光源,應為日間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以確保觀察準確性與一致性。

  • 影響因素:牙膏、食物、藥物會干擾舌苔;運動、情緒亦會短暫影響舌態;

  • 避免誤判:不可根據單一舌象自我診斷或用藥,建議由註冊中醫師評估。在進行問診之前,舌苔不宜過度清潔;刷牙後以溫水漱口即可。

五、中醫觀察舌象,是了解身體的第一步

舌診不僅是中醫理論的延續,更是現代個人健康管理的一種實用工具。它以可視、非侵入的方式,協助我們從日常中捕捉身體變化的細微訊號。然而,舌象並非單一決定健康與否的標準,而是整體辨證中的一環。

透過正確的觀察與專業指導,我們可以培養對自我體質的認識,進而做出更合適的生活調整與養生策略。中醫強調「治未病」,舌診便是進入這種預防醫學的重要起點。

一、甚麼是舌診?你知唔知,舌頭每日都是反映你體內變化?

中醫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入面,總結了很多診斷疾病的方法,其中「四診」之一「望診」,就是中醫診斷學入面最基本又重要的一種。於望診當中,望舌頭是一個重點,亦是最直觀、最容易觀察的指標之一。

所謂「望舌」,是指透過觀察舌頭的顏色、形狀、舌苔等變化,以幫助判斷身體的狀況,此方法稱為「舌診」。舌頭好像一面可以反映身體健康的鏡,透過望舌,可以直接了解人體內部的健康情況,包括判斷疾病屬於什麼性質、類型,嚴重程度等等,從而為用藥提供依據。

另外,舌診因為夠直觀、圖像感強,只要掌握基本技巧,就能了解身體的狀態,作一個簡單的健康檢視,再針對性作調理,幫助自己維持身體平衡。

很多人每日刷牙照鏡,但忽略了舌頭的變化。其實舌頭上出現的顏色、形態與舌苔狀況,都是身體調節系統的「顯示器」。中醫認為舌象與氣血、津液、臟腑狀態密切相關,可作為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

二、舌診觀察的四大方向

根據中醫經典理論,舌診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觀察:

  • 舌色:指舌體本身的顏色及濕潤程度,例如淡白、紅、紫等;

  • 舌體:觀察舌頭的大小、胖瘦、有無齒痕、裂紋、以及是否腫脹;

  • 舌態:舌頭活動時的狀態,例如僵硬、顫抖、歪斜等;

  • 舌苔:指舌面苔質的顏色、厚薄及附著狀態,如白苔、黃苔等。

綜合以上四項觀察,有助醫者判斷病情的性質、階段及其變化情況。

三、四種常見舌象與體質參考

以下列出四種較具代表性的舌象,並對應常見體質特徵,供初步參考之用:

常見舌色特徵

舌色

舌色特徵

臨床意義

淡紅舌

舌色淡紅而潤澤,白中帶紅

屬於氣血調和之象,常見於一般健康人士

淡/白舌

舌色偏淡,紅色較少而白色偏多,氣血不足;若完全無血色,則稱為枯白舌

多見於氣血兩虛或陽虛體質者

紅/絳舌

舌色鮮紅者為紅舌;顏色更深或帶暗紅者為絳舌

多屬熱證,反映體內有熱盛或陰虛火旺的情況

青/紫舌

舌體整體或局部呈現青紫色澤

多見於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的表現

常見舌體特徵

舌體

舌象特徵

臨床意義

榮、枯

舌質滋潤、色澤鮮明者為榮舌;若乾枯、暗淡、缺乏血色者則為枯舌

舌質的榮枯狀態是衡量機體正氣盛衰的重要標誌之一,亦可作為判斷病情輕重及預後之依據

老、嫩

舌質粗糙、色暗者為老舌;舌體浮胖、色淡而細膩者為嫩舌

舌質之老嫩,常用以辨別病證之虛實,具一定參考價值

胖、瘦

舌體比正常人為大且厚,伸舌幾乎佔滿口腔者為胖大舌;舌體瘦小而薄者為瘦薄舌

胖大舌多屬體內水濕停聚;瘦薄舌則反映舌失濡養,常見於氣血陰液不足之證

點、刺

舌面蕈狀乳頭明顯腫大或高突,屬病理性點刺表現

舌上點刺多提示肺腑陽熱偏盛,或血分熱盛,為內熱擾動體內之象

裂紋

舌面出現不同深淺與形狀之裂紋,統稱為裂紋舌

裂紋舌多由精血虧損、陰津耗傷所致,常見於體質虛弱或全身營養不良之表現

常見舌態特徵

舌態

舌象特徵

臨床意義

疲軟

舌體軟弱無力,伸縮不靈,缺乏彈性

多見於陰液受損,或氣血兩虛所致

強硬

舌體僵硬不柔,伸縮困難,甚至板硬不動

多屬熱邪入心包,或高熱傷津;亦可見於風痰阻絡之證

歪斜

伸舌時舌體偏向一側,通常出現在舌體前段

多由肝風挾痰,或痰瘀阻滯經絡所致

顫動

舌體不自主輕微顫抖,動作不穩定

常為內風擾動之表現,見於虛風內動、肝風上擾等證候

吐弄

舌頭伸出口外,久不回縮,屬異常舌態

多屬心脾積熱或小兒驚風等內熱擾動所引起

常見舌苔特徵

舌苔

舌象特徵

臨床意義

薄/厚苔

舌苔較薄者可隱約見到舌體,稱為薄苔;若舌苔較厚,難以看清舌面,則為厚苔

主要反映正氣與邪氣之消長盛衰

潤/燥苔

苔質濕潤適中者為潤苔;若苔質乾燥無津,甚至出現乾裂者,為燥苔

多用以判斷體內津液之盈虧及輸布情況

膩/腐苔

苔質細膩緊密,緊貼舌面且難以刮除者為膩苔;苔質粗大、底滑、根浮鬆散者為腐苔

常見於濕濁內蘊,陽氣被遏等病理狀態

白苔

舌苔呈薄白而潤,多屬正常舌象

多見於表證或寒證

黃苔

多分布於舌中部,可伴隨厚薄、濕燥、膩滑等不同變化

多屬熱證或裡證,提示體內有實熱或濕熱內盛

舌象雖為重要的診斷參考,但只屬於輔助性觀察工具,不可單憑一種舌象下結論。正確診斷應綜合考慮脈象、症狀、問診等多方面資料,並由專業中醫師作出全面辨證分析。

四、日常舌診的正確方法與注意事項

雖然舌診可作為日常觀察工具,但需留意以下幾項要點:

  • 觀察時機:每日早晨起床、空腹未飲食前觀察為宜;

  • 光線條件:不宜在帶有色彩的燈光環境下觀察舌象,否則容易導致判斷出現偏差。其次,在夕陽斜照或夜間光線昏暗的情況下觀察舌象,亦難以取得準確結果。進行舌象觀察的最佳光源,應為日間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以確保觀察準確性與一致性。

  • 影響因素:牙膏、食物、藥物會干擾舌苔;運動、情緒亦會短暫影響舌態;

  • 避免誤判:不可根據單一舌象自我診斷或用藥,建議由註冊中醫師評估。在進行問診之前,舌苔不宜過度清潔;刷牙後以溫水漱口即可。

五、中醫觀察舌象,是了解身體的第一步

舌診不僅是中醫理論的延續,更是現代個人健康管理的一種實用工具。它以可視、非侵入的方式,協助我們從日常中捕捉身體變化的細微訊號。然而,舌象並非單一決定健康與否的標準,而是整體辨證中的一環。

透過正確的觀察與專業指導,我們可以培養對自我體質的認識,進而做出更合適的生活調整與養生策略。中醫強調「治未病」,舌診便是進入這種預防醫學的重要起點。

參考資料: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 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百方圖解》人民衞生出版社

《中藥材圖鑒大全》 中藥材知識輕鬆學 天津出版傳媒集團

《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 – 中藥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百方圖解》人民衞生出版社

《中藥材圖鑒大全》 中藥材知識輕鬆學 天津出版傳媒集團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 本文只作資訊分享,圖片來源自網上並只作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廣告、推廣或促銷性質,如有侵權冒犯煩請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

  • 圖片來源自網上,以上資訊僅供參考,體質症狀因人而異,建議可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咨詢及進行適宜之調理。

  • 以上言論/文章/資訊,純粹資訊性分享,並不代表本台立場與觀點。

  • 所有發佈於平台上之文章及圖片,為平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或引用,侵權必究。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

以數據為基礎並加以分析去活用、開發及優化我們的中醫服務配套,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開發及多媒體宣傳推廣。
旨在向大眾推廣香港中醫行業,為推動行業發展出一分力。

醫師匯有限公司 ECWAY LIMITED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地區:統一編號:00531876 稅籍編號:A100320069

職業介紹所牌照號碼:78060